查看原文
其他

王建平:新时代水价机制改革的特点与出路

E20 供水圈层 E20供水圈层 2021-04-27


导读:水价机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水价长效机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才能真正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2019年8月9日,在“新时代水价改革研修班暨调价实操精益工作坊”第二期课上,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E20水价研究中心顾问专家、特聘讲师王建平以“新时代水价机制改革的特点与出路”为题进行了分享,学员们表示收获颇丰。小编将主要授课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来源:广州市自来水公司、E20 供水圈层

整理:E20供水圈层 毛茂乔


当前水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政策法规层面,政策及相应法规办法配套有待完善。针对国家层面颁布的水价成本监审及听证办法等文件,省市一级未能及时出台更为细致的操作细则。并且,目前各地二次供水环节的费用纳入水价管理并不规范。

水务企业层面。首先,调价运作机制受多因素影响,如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其次,企业投入与水价营运不可持续。在企业供水规划与发展层面,企业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再加上水价调整的滞后性,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

公众社会层面。一方面,公众对水价认知异化。在公众看来,供水是政府最基本的市政配套服务,政府应高效、低价提供一切保障,财政应大力支持,因此普遍不接受高水价,不认同企业经营行为,对水价存在较大误区。另一方面,对政府、水务企业、社会三方的职责认知不清。公众对终端供水质量及服务等方面不清楚政府、供水企业、社会机构及自身等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

新时代对水务行业的分析与定位

剖析完问题后,再来看看新时代下各方对水务行业的分析与定位。

从政府管理与监督的角度来说,其一,希望水务行业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其二,要在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上做出成绩。提质增效对供水来说就是,将终端水质及用户水龙头水质标准进一步提升,确保用户放心;对污水来说,就是收集精准高效,水环境达到标准;对企业来说就是提高管理效能,不浪费公共财政投入,企业成本及经营指标合理等。其三,供水更应该注重民生保障、高效服务。供水作为最基础的民生保障,政府与供水企业都责无旁贷,只有不断改进服务及管理模式和流程,利用科技及信息技术高效便民服务,水质稳步提升,公众才会逐步接受水价改革。

从水务企业工程建设与营运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供水及污水处理企业要改变传统的建设与营运管理模式与观念,一切从用户终端需求出发,系统规划建设供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将供水及污水处理全过程建设及营运管理分析清晰,按国家现行管理法规,合理列支费用及预算资金等,将经营成本贯彻始终,依法依规公开,确保未来有依据进入水价成本。与此同时,要实现真正供排一体化的管控模式。从水源、水厂、市政管网、小区二次供水、用户室内到用户污水收集、小区收集管网、市区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等,供排要真正实现一体化闭环管理。终极目标是从地表或地下水取得最少,排得也最少,对水环境影响也最小,并且计算清楚各环节成本。除此以外,加强智慧水务建设,以有力支撑供排水企业发展,自身的专业管理模型、技术、知识、流程、组织结构也需同步更新适应。

从社会第三方服务与评价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专业化、平台化的绩效评估十分有必要。基于垄断行业经营及建设管理特征,对供排水企业的建设及营运成本要合理、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第三方的评价,为政府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引入专业化的平台机构进行评比,形成行业自律及权威性认定蓝皮书,引导行业进步与提升。另一方面,公众参与认知也不可或缺。共建、共治、共享也是政府未来对公共服务的倡导要求,水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公众多参与,提高认知度,对于政府及公共服务业都是有益的。

新时代水价机制的完善与探讨

对于供水价格机制,供水企业要逐步建立全过程成本定价机制,全方位的成本公开与监审,重视节水型、累进制水价制度。供水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树立水价全成本预算及分析控制理念,即:取水成本+制水成本+市政管网输送成本+二次供水成本+建设投入成本+其他成本。目前颁发的成本监审办法对建设及未来投入成本这方面规定还不具体,这方面供水企业也要重点关注及处理好。并且,供水企业按照规定全方位的成本公开是必然趋势。每年定期公开各项成本,包括政府要求投入的重大建设项目成本构成及预算说明,规范自身管理,公开透明,多让第三方机构提出审核及评价意见,持续改进服务及建设营运水平,增强公众知情权,为政府部门建立动态的水价调整机制做好准备。此外,政府将来必然加大力度推进节水型、累进制水价机制,以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对于污水价格机制,一方面,大力推进市场化污水处理服务价格机制。对流域或片区,可分割的从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综合打包,让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打破单一行政污水处理水价模式,提高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应建立健全供排水集中一体化综合听证机制。在实现真正供排一体化管控模式基础上,未来的水价听证会模式应该是市政供水价+市政污水价综合一体化听证,听证申请主体都是水务企业,成本应该是最优控制,对政府、水务企业、公众三方都是最合理优化的。

此外,随着中水回用逐步受到重视,市场化、规模化的中水定价机制也应逐步建立起来,需考虑好用户、供应企业、政府三方综合平衡。在循环水回用方面,政府的补贴机制或建设投入、税收政策上的支持,也值得探讨。

水务企业价格机制的具体运营与管理

     落到水务企业对价格机制的具体实操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企业战略规划、综合管理成本监控与公开、企业经营服务绩效评价管理、水价具体调整组织与运作。

在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方面一是做好投入产出的总体分析。将未来水价及综合成本预测好,列入规划中。目前政府对规划执行及考核问责力度加大,扎实做好规划制定及落实,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及发展。二是注重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与价格规划。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有良好的成本控制方法与手段,按层级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预算尽量向基层到岗位量化执行,对优化成本控制是有效的。水价的调整与日常经营成本息息相关,将企业供水综合成本单价与分类单价、执行水价作动态分析是必要的,以此制定成本及价格规划也是必要的,为下一轮调价作充分准备。

在企业综合管理成本监控与公开方面,要形成内部全流程+全成本分析与控制管控模式。公共服务行业的成本公开会趋于常态化,政府在这方面会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企业只有清晰各环节生产与管理,建设与营运成本,才能有效地优化成本控制与节约,经得起公众质疑及审计。另外,要注重企业内部成本动态控制与优化。水价与成本直接相关,公共服务企业以保障服务为最基本职责,在服务好的同时,最大限度优化成本,保持资产增值是主要经营任务及目标。企业要建立日常动态的成本分析与优化,而不仅限于年月度财务报表统计与分析,将成本意识灌输给每一位员工,才能达到目标。

在企业经营服务绩效评价管理方面,要建立标准化、模板化的绩效考核与评估系统。供水行业缺乏通用的,权威的标准化、模板化绩效考核与评估系统,水价的调整主要走成本监审与听证程序。为进一步规范化行业管理,提质增效,向电力、电信等央企服务管理水平对标看齐,行业需要平台型专业化的机构提供这样的服务。在互联网+云服务时代,技术与管理上都足够支持,关键在企业自身达成共识,合力推动这方面工作。同时,定期的成本公开风险与隐患分析改进工作也要落到日常。企业要定期收集成本公开时公众及社会第三方机构的质疑及问题建议,养成常态化的习惯,不要等调价时才被动应付。

在企业具体实施水价调整组织与运作时,应逐步建立企业常态化的“公开+听证+宣传”调整机制。水价调整关注度高,各方都可以发表意见,调价主体容易受到攻击,需要汇集第三方服务机构、专家、新媒体等各方的力量,解决难题。另外,需形成“三年成本公开+新增成本动态机制”。三年成本监审及公开是常态,己较规范化,关键是新增成本如何合理进入,在目前的政策文件中还未明确。企业应主要公开这方面成本,特别是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造价贷款利率及结算费用等,应及时进入水价成本。

上,水价改革要从人民的“三感”出发,完善全流程全方位的成本监审与成本公开,注重常态化的运营规划与成本管理,不断探索供排一体化的综合听证,以此推动水价长效机制的建立与突破。

E20供水圈层将持续关注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前瞻性定价、行业绩效评估体系与水价机制的关联,欢迎留言讨论!

戳这里,获取更多内容

水价改革精益工作坊圆满结束,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保障

扫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